第1章 东风化雨,春到秦岭
作者:周世鼎      更新:2022-05-01 14:37      字数:5006

八百里秦岭山脉,连峰起伏,云雾缭绕,绵延不绝,气象万千。更可叹者,峰高谷深,悬崖峭壁,飞瀑流泉,空谷传响,声震云天。山林里,古木参天,虎啸猿啼,鸟飞蛇行;悬崖间,怪石嶙峋,泉水叮咚;高峰上,白雪皑皑,长年不化,红日映照,云蒸霞蔚,幻象无穷。山坡上,岩石下,种植着一小片一小片的庄稼,郁郁葱葱,高低错落;山谷里,流动着清凌凌的涧水,树影倒映,飞花逐浪,日夜不息。这里自古以来就住着些零散山民,他们以大山为生,亦农亦牧亦猎,虽然远离平川,身处绝境,朝朝暮暮面临着艰难险阻,生活困难可想而知;但艰难的自然环境也炼成了他们坚强不屈的性格,和战胜困难、善于谋生的各种手段。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置物,因陋就简,互相帮助,同心协力,以致难中求生,险中求安,苦中寻乐,倒也生活得自由自在,怡然自得。
大山深处有个小村庄叫春风里,不到二十户人家,一色山石垒成的房子,山木为梁,山草苫顶,高高低低,零零落落,分布在一个狭长二三里的大山坳里。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劳自食,自娱自乐,无怨无恨。家里饲养着牛、羊、猪、狗,鸡、鸭、鹅、兔,房梁上悬挂着从山上猎获来的獐、狍、麋鹿、豺狼、狐狸、山鸡等物,山墙上钉着各色各样、大小不等的兽皮,院子的屋檐下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玉米棒子、棉花球子、稻谷穗子和山辣椒串子,地面上晒着从山林里采集来的各种药材、蕈类。从早到晚,男歌女唱,牛哞羊咩,鸡鸣犬吠,声音不断。一日三餐,炊烟袅袅,野蔌山肴,饭菜飘香。各家各户的老人孩子,青春男女,穿着各色各样的麻布、毛皮服装、帽子、靴子,远远近近,来来往往,出出入入,彼此说笑着,招呼着,显得十分团结友好,亲近和谐。要是哪家出点意外,遇到困难危险,全村人一齐出动,都来帮助,不分亲疏彼此。村子周围,青山叠翠,绿水潺湲,林茂阴浓,鸟语花香,风景十分幽美。
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淳朴善良,世代以农耕、采集、牧猎为生。山坡上种着小麦、玉米、棉花、谷子;山洼里借助泉水灌溉,长着些蒲苇、菱藕。深山里有飞禽走兽,遍地药材,所以农闲时他们就拿起弓箭,背起背篓,打猎采药。一年四季各有营生,劳碌不辍。生活虽不算富足,但各家各户也勉强过活。
由于大山阻隔,道路盘曲狭窄,出入艰险,这里人很少走出大山,因此也很少了解外面的世界;偶尔来个收药材兽皮的商贩,他们才能从他嘴里听说一些外面的事情,知道社会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种情况世代延传,人们早已习以为常,见奇不奇,见怪不怪了。由于大山深林给他们提供了生活之需,所以山里人普遍都信奉山神爷,以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需之物都是山神爷恩赐的,只有信仰山神爷、敬奉山神爷,他们才会有好生活,合家才能子孙兴旺,平安无事。所以尽管生活困难,大家还是齐心协力,一起捐资、捐物,在大山里建造了一座山神庙,一年四季烧香、上供、磕头,供奉不断。
大山里人烟稀少,又有高峰深壑阻隔,人们来往交流十分困难,除了偶尔相遇,说说各自的情况,更多时候是借唱歌交流生活情况和思想感情。比如看见对面山上有个自己熟识的人,或者是心仪想要说话交流的人,走过去怕要一半天,大约你走到人家早走了;喊话吧,对面也听不见。情急之下,他就登上高坡,放声唱歌,把自己想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放在歌声里。歌声嘹亮,随风飘荡,对面的人听见了,注意了,听明白了,他同样也用歌声回答你。这样,就像无线电电话,彼此很短时间即完成了一次交流。人不同,事情不同,心情不同,因此,他们所唱的歌词也大有不同,常常是根据各自当时的心情和事情,随时编制的。就这样,不但交流了思想感情,还成就了许多人间好事。所以,山里人普遍喜爱唱歌。歌词也有比较统一的,如歌唱山里人共同生活的,共同信仰、爱好和思想感情的。这样的歌词能引起共鸣,得到共同的赞美和拥护。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唱,都喜欢唱。劳动时或者集会时,都会即情即兴大声演唱,单人唱的,双人、多人唱的,或者对唱的都有,借以抒发他们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歌世代流传,延续至今,经久不衰。有一首秦岭山区的人敬奉山神爷的歌歌词是这样的:
高山里有猛虎,深林里有麋鹿,悬崖下长药材,
山坡上种五谷,小溪边筑着咱山里人的石头茅草屋。
太阳是阿公,月亮是阿母,山神爷是咱山民的主,
供咱吃,供咱住,保佑咱人畜平安无险阻。
天有恩,人有心,知恩不报枉为人。
报天恩,报地恩,回报父母和先人。
多行善,休为恶,伤天害理切莫做。
爱劳动,莫懒惰,勤劳之人不挨饿。
水是镜,山是秤,为人做事要公平。
天有灵,地有灵,举头三尺有神明。
多烧香,多磕头,祈求神灵长保佑,
天增岁,人增寿,生活无恨也无忧。
敬神仙,敬祖先,子子孙孙保平安!
敬神仙,敬祖先,世世代代保平安!
解放后,山里人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安全、安定了。解放军消灭了土匪、山贼,再没有抢劫、杀人的情况发生。其次,经常有县里、乡里的干部进山来访贫问苦,召开群众会,讲解国家大事、政治制度和社会变化,人民不再像以前那样闭塞无知。再者,就是山里开办了小学校,一个乡一两所,动员人们把孩子送去上学,读书识字,破除迷信。不过由于大山阻隔,道路艰难,小孩子要十多岁才能上学,还要几个孩子结伴一起去,遇到艰险好互相帮助。还有就是县里乡里有了电影放映队,轮流进山放映,山里人也能看到电影了。不过电影放映机需要山里人用肩担、驴驮运进山村里,放映后,再用同样的办法送回去。电影都是黑白片,内容多半是打仗的。有一部电影叫《南征北战》,山里人可欢迎了,看后足足议论了好几年。
人们把主要精力依然关注在种田、打猎和采集药材上。生活就这么过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规蹈矩,平淡无奇。虽然艰苦,寂寞,单调,山民们也一天天吃饭、干活、睡觉;虽然愚昧、少知,青年人到时候也知道对山歌、谈恋爱,然后结婚、生子,繁衍后代。由于是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里的人口竟然翻了一番还多。人口多了,村子就大了,于是山坳里又多了一些石头、木头房子。反正山上有打不完的石头,伐不完的树木,砍不完的山草,山民们有的是力气,又懂得团结互助,高楼大厦盖不起,石头、木头房还是盖得起的。
人口越来越多,消耗越来越大,资源一天天减少。人们吃惊地发现山上的树木比以前少了,人均可耕的土地比以前少了,可猎的野兽和可采的药材、菌类也比以前少了。尽管大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生活还是不能有较大提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忧虑来。没办法,只有祈求山神爷赐福,一年四季烧香、磕头、祈祷不断;然而山神爷却很吝啬,极少把福气赐予山民,人们照样过着艰苦的生活。
可是翻过七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亘古未有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也改变了,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彻底改变了。他们不再把目光只盯在大山里的坡田、野兽和药材上,只关注盖石头木头房子,多生孩子,求神赐福,把幸福寄托在神灵和下一代身上;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解放思想,抛开神灵,放下畏惧,修通公路,走出大山,惊喜地发现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口稠密,百业兴旺,技术先进,生活节奏快速紧张,又轻松愉快,舒适而幸福。他们眼热了,动心了,开始学习外面的新思想、新技术和先进事物,以改变山里人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由于向外面学习,他们的知识面和眼界大大开阔了,懂得了保护山林和珍惜稀有动植物的重要意义,停止了乱开山地,乱伐林木,乱猎禽兽。进而学习国家风景名胜地区的经验,建设电站,开发景区,修筑盘山公路,石阶索道,发展旅游业,为山村脱贫致富寻找新的出路。人们开始放弃旧的思想方法和生产生活习惯,广泛学科学,用科学,把各种时尚家电买回家,引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于是电灯、电话、电视机、电冰箱走进村村寨寨,千家万户,让深山老林有了新时代的气息。他们更从自己的艰苦贫困和愚昧无知中深切感受到学习文化科学的重要性,开始关注教育,重视教育,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条件好的,还送到山外读中学,甚至读大学,使山窝窝里也飞出了金龙玉凤,培养出时代精英,让他们参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回报家乡人民,使山区赶上时代潮流,建设现代化,跟随祖国一起发展进步。
什么原因使得深山老林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像两股温暖而强劲的春风,吹遍九州大地,也吹进了远在大西北的三百里秦岭山区,和山坳中大大小小的村庄,极大鼓舞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充分调动激发出人们创新致富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让山民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希望和发财致富的崭新道路。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地打破封闭,革故创新,把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当年就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好收成。接着是向外发展,走出去,引进来,让现代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山区发挥作用。
就以秦岭深处的玉山县青峰岭乡春风里村为例来说吧。九十年代,乡里派来一位叫王立新的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来了改革创新思想,立志改变山区穷困落后面貌,团结带领春风里的人民群众共同出力出钱,克服艰难险阻,用了两年时间,终于修通山里到县城的公路。有了公路,村民们就能把田里收获的粮食,山上采集的木材、药材、山货,家里喂养的家禽、家畜,车拉驴驮,运到城里去卖;得了钱,再从城里买回化肥、农药、优良品种、新式农具和生活用品,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更大的进步是在省委、县委和扶贫干部多方联络下,不断引进外商外资,把秦岭山区开发建设成风景名胜区,名山秀水,加上底蕴丰厚的西部文化,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观光旅游,为山区开辟出另一条更加宽广恒久的致富之路,使秦岭山区的青山绿水成为人们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滚滚财源。
旅游业的开发建成,彻底打开了秦岭山脉的万年封闭之门,使得遥远的秦岭山区和祖国各地融为一体,国家改革创新的消息不断从东南沿海前沿阵地源源不绝传进来,令山里人心神振奋,惊喜不已。一些人再也坐不住了,开始走出封闭,到外面世界寻求生活和发展。特别是年轻人,他们不再满足于山里的生活和收获,把从特区传来的新闻当做天大喜讯,致富法宝,互相传说着,评论着,商量着,激动着,终于难抑激情,行动起来,接连不断地走出大山,到沿海和南方的开放城市求学、打工、创业,跟上时代潮流,融入外部社会,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充分自由和科学进步,收入大有增加,眼界大为开阔,生活迅速改善,并逐渐富裕起来,成为春风里新一代中的佼佼者和领头羊。全村瞩目,啧啧称赞,并引起全乡、全县广泛关注,新闻媒体争相采访,宣传报道,大加赞扬,传为佳话美谈,成为广大秦岭山区人民关注学习的榜样。
这年头电视机大普及,城市乡村,家家必备,新闻传播极快,秦岭风景区的壮丽风光和宣传报道很快传遍全国各地,引起巨大反响。有位老作家看了秦岭山区的巨大变化,兴奋不已,亲自前往采风。他观看了秦岭山脉的秀美风光,聆听了山区老一辈人的生活故事,青年一代的创业致富经历和丰硕成果,抚今追昔,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回去后,反复思考,即以采访过的秦岭深处青峰乡春风里村为原型,以村中名桃、李、杏的三名青年人求学、打工、创业、艰苦奋斗的经历及其爱情纠葛为内容,以秦岭山区人民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进步,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实际行动,思想取向,和地区面貌、地方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为背景,联想构思,编成故事,奋笔疾书,竟然写成一部长篇小说,题名《山乡新儿女》。小说出版后,十分轰动,热销。老作家激情难抑,诗兴大发,即兴填写了一首《沁园春》的词,以抒发思想感情。其词云:
秦岭巍然,云绕奇峰,雾锁秀峦。看参天古木,涛声阵阵;悬崖飞瀑,涧水团团。瑞兽嘶威,锦翎翔集,古往今来人迹阑。逢盛世,任斯般绝境,游客潮观。
春来百卉争妍,引燕舞莺歌出大山。恰青春时代,风华正茂;书生才俊,志气弥坚。努力求知,艰辛创业,一片豪情不畏难。回头望,忆坷坷坎坎,一路登攀。
词成后,他仍感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两首七律,题名《山区脱贫致富》,以表达对秦岭山区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紧跟时代潮流,艰苦创业、终于脱贫致富的赞美之情。
千里秦川紫气凝,灵山圣水胜蓬瀛。飞禽走兽众牲乐,林果山珍遍地生。
人尽其才千业旺,地增其利万家荣。脱贫致富换新貌,水笑山欢商旅萦。

久困山区誓改穷,欣逢盛世毕其工。创新开出脱贫路,改革催生致富泷。
穷极深知贫受罪,苦多方信富称雄。春风化雨遂心愿,青史千秋记伟功!

作者有话说:

朋友,你想知道改革开放后祖国大西北的秦岭山区发生了怎样巨大变化吗?你想了解秦岭山区的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如今有怎样的远大理想,如何紧跟时代潮流艰苦创业、不断改善家乡面貌、家庭生活和个人命运的吗?小说《秦岭新儿女》会给您一个完美的回答。